早發現、早治療。越早越好,不僅能促進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,改善異常姿勢和運動,抑制異常反射,還可防止肌腱攣縮和骨關節畸形等繼發症,減輕致殘率。康復、教育與遊戲玩耍相結合。小兒時期是成長發育和接受啟蒙教育的重要階段,互相結合有助於身心潛能獲得最大可能的發展。


下肢按摩法
  (一). 分髖法
  患兒取仰臥位,使髖膝關節呈屈曲狀,術者以雙手扶患兒雙膝內側,雙大拇指揉壓雙解剪穴,並推拿痙攣的股內收肌群,以緩解內收肌痙攣。雙手扶按患兒雙側大腿內側,緩慢將雙膝分開,使髖關節分到較大程度。如此反復做40-60次。此法適應於髖關節內收攣縮。
  (二). 髖(股骨頭)內外側旋轉法
   患兒取仰臥位,膝關節呈屈曲位。使患兒右腿向內屈曲,踝關節置於左腿的膝部固定,左手向下壓輕輕,如此反復40次。左腿用同樣方法做40次。術者左手握 患兒右腳踝關節,術者右手握其膝關節,同時拇指按壓陽陵泉穴位,使右腿屈曲外展,向內下方壓其膝部,再緩慢恢復原狀,如此反復40次。左下肢做法同右40 次。此法主要適用於雙下肢內收、內旋;髖關節屈曲攣縮。
  (三). 髂股束松解法
  患兒取側臥位,屈曲患兒一側髖、膝關節,使另一腿伸直。術者一手扶髂脊固定,另一手沿攣縮的髂脛束,由上向下按摩20-30次。此法主要矯治膝關節屈曲攣縮。
  (四). 按臀法
  患兒取俯臥位,術者左手握住患兒雙小腿踝關節,右手壓其腰部的腎俞穴。向下按壓20次。術者左手左右擺動患兒雙腿40次。該法適應於髖關節攣縮。
(五). 腿抬高三指按摩法
  術者一手握患兒一側下肢,使其伸展向上抬高,與身體呈90度,另一手食指、中指、無外指併攏沿小腿後面的腓腸肌起端向下按摩到達跟腱止端。反復按摩40次。適應于雙下肢屈曲痙攣者。緩解腓腸肌痙攣,矯正足下垂畸形。
(六) . 膝整足法
  術者使患兒一側下肢屈曲,右手使踝關節呈90度固定,拇指緊壓解溪穴,左手按膝部,向前下方按壓,再恢復原狀,如此反復做40次。該法主要矯治踝關節運動障礙以及足尖著地站立者
(七) . 搬足法
  病兒仰臥位,術者左手拇指按壓解溪穴,並固定踝關節,右手握前足,拇指緊壓湧泉穴,向前、向外推揉30次,以矯正足內翻畸形。如足外翻畸形,則向上、向內推揉。
(八). 捏脊療法
  患兒取俯臥位,術者雙手食指緊貼皮膚向上推,拇指向下按壓。沿督脈由下(長強穴)至上(大椎穴)緩慢推拿共7次。並捏拿下肢牽拉趾關節以疏通血脈,貫通經氣。該法主要用於頸軟不能豎頭,腰背軟弱不能獨坐。
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upxtpzk944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